访萍洲书院,悟文脉传承——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参观零陵市萍洲书院

时间:2025年07月19日 21:11   来源:bet36365路检测中心    阅读量:

(指导老师:胡宇宸,通讯员:黄博盛 胡俊豪 朱迅)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7月16日,36365线路检测中心赴永州市零陵区文化实践团奔赴永州市零陵区,探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萍洲书院,沉浸式感受自然意境,解码湖湘文化、潇湘文化、理学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交融脉络。

萍洲书院坐落于潇湘二水汇合处的萍洲岛,始建于清乾隆四年(1739年),由零陵籍江苏桃源(今泗阳)县令眭文焕父子创筑,经数度重修,见证湘南岁月变迁,是古代湘南教育版图的重要坐标。

0c63b22f5118a8a5cbcbfc8ce2a52791

图1 萍洲书院

初入书院,先赏前坪碑墙

实践团成员们穿门而入,满墙诗文骤然铺展眼前:行书如流泉奔涌,自带流畅之姿;楷书似端士立朝,尽显方正之气;草书若天马行空,挥洒不羁之态;隶书如古碑沉厚,藏着岁月的古朴;小篆若玉印凝脂,透着典雅之韵。书院里浮动的书香,为这方碑墙更添几分浸润,字字句句仿佛化作临窗诵读的君子,于刚柔相济间,将汉字艺术的万千气象娓娓道来。团队成员身临其间,既能沉浸式感受书法与文学交融的独特魅力,更能在指尖轻触碑石的瞬间,触摸到历史文脉流淌的温度。

52f8445dd1af1819847f95870c485f49

图2 萍洲书院前坪碑墙

深入书院,再观古色建筑

调研团随着幽暗的小径深入书院,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显韵味。前行数步,一座月亮门将前院与后院巧妙隔开,自成天地。透过月洞门望去,后院青竹错落,枝叶扶疏,恰与“竹影横斜月半墙,书香暗涌韵悠长”的意境相映成趣,让人未进后院便先感清幽。
    抬眼望去,灰砖铺就的墙面、黛色的屋瓦与洁白的粉墙相映成趣,勾勒出一幅极具中华特色的古风画卷。旁侧的常青树枝繁叶茂,更添生机;墙根阴处,兰草悄然吐绿,幽香暗浮。整座院落幽然静谧,于古朴中透着温润,于宁静中藏着生机,尽显书院特有的雅致与底蕴。

26df85af8b1148c2e41cbcbef2583cb8

图3 萍洲书院古色建筑

步入书堂,研学精神文化

在树枝的影子与光的交错下,研学团来到了书院的尽头。书院的尽头是孔子像。向左右看去,都是孔子的学生的画象。再四处观望,看其孔子与学生的求学行政的故事。通过故事团队成员们再一次的感受到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担当,以及将追求真理、践行道义视为安身立命之本,不为外在功利所动摇的精神。再一次丰富了对湖湘文化、儒家文化、潇湘文化的认识。

此次萍洲书院之行,团队以脚步丈量文化地标,在古建、诗文与自然的交融里,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,让“三下乡”实践成为传承文脉、培根铸魂的生动课堂。



上一条:走进柳子庙:触摸千年文脉,感悟先贤遗——赴永州零陵区柳子庙调研 下一条:湘潭大学青年学子在诗魔洛夫的“乡愁”里触摸文化心跳——衡南县“活态传承”洛夫文化引青年学子文化寻根

关闭